▲“政府要加大休闲渔业扶持和引导力度”。阎希柱教授侃侃而谈。(王文津/摄)
就像发展农庄休闲农业一样,集美发展休闲渔业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12月24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厦门海洋渔业学会主任阎希柱先生,与记者亲切交谈中,对发展集美休闲渔业充满期待。
8月份,《集美报》曾刊登《失渔渔民出国考察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文章,介绍了侨英街道东安社区失渔渔民张金发自费前往澳大利亚,考察海上旅游垂钓休闲渔业项目。回国后,张金发借鉴国外经验,对筹划已久的休闲渔业项目进行了改进,目前项目计划得到了集美区政府、区农业局和侨英街道的大力支持,进入实质性手续审批阶段。可以说,张金发即将成为集美休闲渔业发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集美区发展休闲渔业的前景如何呢?
作为福建省海洋学会理事、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学会海洋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阎希柱,多年来一直关注厦门休闲渔业发展,对于张金发尝试在集美发展海上垂钓休闲渔业项目,阎希柱表示,这对失渔渔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阎希柱告诉记者,全国休闲渔业是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各地休闲渔业发展良莠不齐,目前只有广东和浙江地区有较为成型的休闲渔业项目,并且做得比较好。
说起发展休闲渔业的好处,阎希柱直说:“厦门很有条件,也很有必要发展休闲渔业。”对于厦门、集美来讲,发展海上休闲渔业是一个大趋势,特别是对于渔民的转产转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环东海域整治以来,大量渔民弃船上岸,但是对于在海上讨了大半辈子生活的他们来说,要转产转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这些渔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且年龄较大,很难找到出路,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难适应每天固定的上下班生活。阎希柱曾经做过调查,原本一对渔民夫妻开个小舢板出海捕鱼,每天能够净挣将近100元,而上岸后去工厂打工,收入只能维持一半左右。并且这些渔船都无法再利用,大多都是被切割后毁损,十分浪费。有的上岸渔民为了维持生计,又偷偷下了海,驾驶“无证”渔船继续讨小海,大量捕捞又损害了海洋资源。如果能够发展海上休闲渔业,让渔民有新出路,不仅可以避免“无证”渔船下海,还可以减少大量捕捞现象,达到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厦门以及集美发展休闲渔业的需求市场已经形成。现在,喜欢垂钓的厦门市民越来越多,水库、池塘、私营垂钓场内,随处可见垂钓者的身影,出海钓鱼也非常盛行,一家台资企业的老板说,他周末喜欢租船到海上钓鱼,原来租一艘船一天两三百元,现在已经涨到六七百。
上个月,由厦门市政府、中国水产学会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休闲渔业论坛在厦门举办。阎希柱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纷纷看好厦门发展休闲渔业的前景,他们认为厦门城市定位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由于陆地面积小,海域面积有限,并不适合发展海上养殖和捕捞业,在海洋功能转型过程中,非常适合发展休闲渔业。同时,能够把休闲渔业与厦门旅游城市形象相结合,是厦门很好的优势。阎希柱认为,集美同样具备有这些自然资源优势,把休闲渔业同环境资源、旅游资源相结合,作为一个集生产、旅游、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成为解决渔民转产转业的一条良好途径,并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借鉴五缘湾垂钓基地、小嶝岛休闲渔村的经验,发展独具特色的海上垂钓等休闲渔业项目。
发展休闲渔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阎希柱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办法,也就是说,各相关的涉海部门,如海洋渔业、海事、旅游等部门,要通过联合调研,制定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其次是要在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着手渔船设计、渔民前期培训等准备工作,通过培训使渔民转换角色,能够提供休闲渔业的导游、技术等服务。(集美报 郭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