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饵与提竿时机:总的原则是饵料较硬时,提竿可晚一些;钓饵较软时,则应稍早一些提竿。如果使用面团或饭粒作钓饵,漂只要往上一送,甚至仅上送3~5毫米,就要及时提竿。因为这类钓饵一入鱼口会立即破碎,鱼感到有异物,会马上吐出。这个过程是短暂的,提竿晚了必然要贻误时机。如果钓饵是蚯蚓,鱼需要几次才能吞入口内。当鱼把蚯蚓嚼破,才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稍长。因此,当漂上升1.5~3厘米时,提竿并不过晚,提早了,由于没有吃稳,反而跑鱼。如果以颗粒为饵,或用较硬的面团,鱼儿要经过第一次吸吐,它还会回头再咬。夏天用蚱蜢、青草钓草鱼时,提竿一定要晚,因为虫饵和草叶伸展较大,草鱼咬食时往往先叼住伸展在钩外的部分,再慢慢吸入带钩的主体,见到漂动,甚至拉黑漂,不必急忙提竿,真正让它咬上钩子,提必中钩。
二、水的深浅与提竿时机:所谓浅水深水并无严格界限。一般认为0.5~l米为浅水、1.5米以上为深水。在浅水垂钓时,由于水线短,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漂反应灵活,鱼一吞钩,漂立即上送或下托,漂上升3厘米左右时,钓饵才被吃牢。因此,提竿过早,极易跑鱼。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时,如漂上送或下沉就应提竿,如不早提竿,就要贻误时机。
三、母线长度与提竿时机:用长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要长一些,提竿宜迟;用短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短,提竿宜早。
四、漂与坠的匹配与提竿时机:坠重,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大,漂上送低,提竿相对要早一些;坠轻,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小,漂上送高,提竿宜迟些;坠高,鱼吃钩的力量,先在主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后又在坠上及水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反映到漂上的力就小了,上送程度低了,提竿宜早;低坠,鱼吃钩的力量,通过水线很快传到漂上,上送程度高,提竿直迟些。
五、风线长度与提竿时机:在沟渠河汊等小水面垂钓,风线不要过长,留出1米左右为宜。有些钓友往往把风线留出3米以上,如此长的风线弯曲在水中或草上,当鱼吞饵,漂上升时,手腕的抖动力先使风线绷直,然后才能传递到钩尖。无疑,这就存在一个滞后时间。因此,需要及早提竿,否则会贻误时机。
六、季节气温与提竿时机:初春、深秋或者冬季,气温低,鱼食欲不佳,游动缓慢,不贪食,甚至不寻食,吞食时嘴张得小,速度慢,吞饵后抬头也缓慢,甚至吞饵后不抬头上浮。漂的反应为上送幅度非常小,上升速度也迟缓。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漂一动,就要马上提竿。5月份后,鲤、鲫、草鱼等非常活跃,生长快,食量大,吞饵灵活,漂的反应也快,则可按常规提竿,送漂即提,不必过早,归结起来是:早春、冬季宜早不宜迟:夏秋两季宜迟不宜早。
七、不同水域与提竿时机:肥水水域,鲫鱼吃饵送漂缓且低,提竿宜迟;瘦水水域,吃饵急,送漂快且高,提竿宜快;静水鲫鱼多送漂,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流水多为黑漂,发现黑漂应及时提竿。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钓猾了,多为点漂、或送漂缓慢、或漂平移,提竿宜迟;少有人钓过鱼的水域,送漂极为典型规范,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
八、鱼的个体大小与提竿时机:大鱼和小鱼的吞饵动作不同,漂的动态也不相同,以鲫鱼而言,50克以下的小鱼吞钩动作灵活,使漂迅速上升,故可及时提竿。1 00克以上的鱼,吞饵沉稳,往往是先观察、品尝,然后才吞饵,缓缓地抬头上浮。这时漂缓慢上升,速度虽慢,但上升幅度较大。在此情况下,不要过早提竿,待其升高二目以上时,再提竿,钩得才牢、才稳妥。
九、鱼的饥饱程度、单漩群洲与提竿时机:鱼饥饿时,见饵就吞,漂讯快猛,故提竿应快;鱼儿饱时,见饵后似食非食,漂讯不太大,提竿宜慢。